Loading
0

美股分析师的评级和估值到底有多少参考性?

每次美股投资者讨论评级和分析师看法的时候,多空双方总是会打起来——1边说分析师都是扯淡,1边说你当美股是A股全靠忽悠呢。

按常识来说,我们知道分析师肯定不可能是纯忽悠,美股市场“相对公正”之名并不是白给,SEC爸爸和一系列法规在看着你。

 

但同时按常识来说我们也知道“相对公正”≠“100%公正”,不管怎么说定财报预期、做股票评级的卖方分析师们的客户是buy-side stockholders——和公司利益保持一致的那帮人,故此灰色地带也是肯定存在的。

 

于是分析师看法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有了“薛定谔的参考性”:到底信不信,该信几分全然靠天。

 

这几天刚好看了一个关于IRO( investment-relations officers,不知道是不是能翻译成“投资关系官”)的调查报告,摘录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也算是间接了解一下“分析师的话该信几分”。

 

1.公司如何向机构投资者传达信息

 

个人理解这主要是个美股市场上有没有“内幕消息”,有多大程度的影响的问题。

 

理论上,如果大家严格遵守Reg FD的话是不应该有内幕消息流传的。

 

*Reg FD,公平披露信息法规

 

2000年生效的一项著名法案,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和大众分享“所有和投资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法案相当程度的改变了市场氛围。

 

在它生效之前,美股也经常出现重大消息公布之前股价神秘的上涨或者下跌,而且SEC还拿这事没多大办法——要在法庭上控告这是内幕交易的话得证明进行选择性消息披露的关联方会【直接】获得财务利益,但这个举证很困难。

 

(所以当初草案出炉时引起了民众一边倒的支持和整个证券行业的抵制,其立法过程够拍半季《纸牌屋》了)

 

而关于这个问题,IRO们是这样回答的:

 

财报电话会议(注意不是财报本身)是公司向机构投资者传达信息的最重要的场所,其次是路演、公司公告、私人电话和卖方分析师的传达。

虽然大部分(40%)IRO表示电话会议的参与者是按“先到先得”的方式选出的,但有经验的分析师、做出有利评级和盈利预测的分析师更容易被允许提出问题。

电话会议结束之后大部分公司(82%)会对卖方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进行私人“回拨”,而且这个回拨比季报和年报更重要。

大部分IRO表示私人电话只是“更精确的传达信息”。尽管分析师经常要求得到一些“内幕消息”,但是72%的IRO说自己“从不”破坏Reg FD(见下图)

 

 

——即是说,第一Reg FD是有威慑力的,第二即使如此还是有至少四分之一的IRO破坏它,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剩下那72%的IRO说了实话的基础上。再说就算他们说的是实话,也不能保证他们没有被不自知的套话。

 

所以“内幕消息”虽然不如A股泛滥,但依然是存在的。

 

2.公司最重视卖方分析师提供的哪些服务

 

最重要的是把公司信息传达给机构投资者(60%),其次是关于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信息、华尔街如何看待公司的反馈、促进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流。

46%的IRO觉得分析师对盈利的预期(财报要beat的那个“市场共识”)重要,35%觉得股票评级重要。

以前在买方/卖方干过的IRO更容易觉得股票评级不重要。

“许多分析师都乐意牺牲其预测的独立性,帮助管理层实现beat”。

——所以股票评级的参考性大家感受一下,另外我觉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财报如果beat股价不一定涨,但是miss多半要大跌的原因:所谓“市场共识”本来就是拉偏架的结果,这样你都没达到,可想而知你的业绩真的问题不小。

 

3.公司和分析师的接触

 

当股票评级变动之后,IRO联系最多的是自己的上司,其次是“提供该评级”的分析师,再次是机构投资者,最后是其他分析师。

如果评级是下调的,那么IRO更容易去接触该分析师。

有IRO对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得到sell评级,我会认为这是分析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我们的情况,我会去联系’ investors with that sell-side analyst’以保证这个分析师会花时间来听我方说法。而在我们开完会之后,sell评级不会持续很久。”

另有IRO表示“公众不知道的是,买方会有行动……当你拥有股票之后,你的利益和公司是一致的”。

——呃,没什么好多说的,大家都懂。

 

剩下的关于IRO的绩效怎么评,财报会议里还有哪些“细节”我就不翻译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

 

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2934937

 

希望这份报告有助于大家理解“薛定谔的参考性”😂